正在阅读:让生长因子事业开花在温州

让生长因子事业开花在温州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9-04-08 09:06:00
2005年,这位获得暨南大学提前毕业资格的硕士研究生,放弃了大都市里的工作机会,跟随其导师-现任温医大校长李校堃,毅然来到温州,“要在这片中国生物制药的空白版图上,干出一番事业”。
黄志锋感言: “在前辈们的带领下,生长因子事业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传承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遗余力地追求探索,把生长因子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让这项事业在国际上持续长久地保持领跑地位。”

  本报记者王民悦

  他,出生在江苏苏北农村,怀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生长因子创新团队,一路奋斗,从学士到博士,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真正实现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青春诺言;

  他,是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万人计划专家,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以核心骨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扎根温州14载的岁月中,用“无数个白天黑夜”积极参与,为温州生物医药创新科技发展留下生动的注脚。

  他,是温州医科大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锋。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他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他说:“科研之路还很漫长,要心怀热忱,继续加油!”

  2005年,这位获得暨南大学提前毕业资格的硕士研究生,放弃了大都市里的工作机会,跟随其导师-现任温医大校长李校堃,毅然来到温州,“要在这片中国生物制药的空白版图上,干出一番事业”。

  初来乍到,黄志锋从事的并不是所熟悉的药理专业,而是在团队整体战略布局框架下主动参与温州道地药材温莪术的研发,研究其深度开发和产业化。他和团队长期驻扎在瑞安陶山,一边埋首案头翻阅大量资料,一边下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学习交流,两年多时间里,与团队一起撰写了近十万字的温莪术重大学术研究报告,相关技术和产品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建设的温莪术GAP规范化种植基地使得温莪术实现了现代化规范种植,让当地农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2007年,黄志锋在李校堃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热爱的生物制药领域,把温医大东北角一栋不熄灯的实验室当成了家。他清晰地记得,为了守住一个关键性的实验,经常与团队一整夜也没有合眼;为了一个议题,和“队友们”探讨至凌晨……正是对科学创新的孜孜以求,他和科研团队实现了温州生物医药发展史上多个零的突破——作为主要参与者建立了我市第一个生物医药中试产业化基地,主笔申请和参与建立了温州第一个浙江省药学重中之重学科体系,首次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子刊Mol Cell上发表重磅学术论文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其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市首个国家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得主……

  其间,黄志锋在学校的支持下多次到海外开展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纽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3年里,取得了优秀的学术成绩。他的导师、国际生长因子领域的权威专家莫萨(Moosa Mohammadi)教授称赞道:“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中国学生,勤奋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也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热情而充满朝气!”

  即使身在异国,黄志锋也始终心系学校,帮助学校引进多个高层次海外人才,并促成温医大与纽约大学等多所海外著名高校的紧密合作。2014年,他回国组建温州医科大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在中心启动那一天,他深情地说:“我出生在江苏,学习在各地,但一定要开花在温州,结果在温州,在团队创造的优质平台上为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贡献毕生的心血!”

  时至今日,黄志锋在李校堃的指导下,带领的课题组在生长因子蛋白修饰和信号传导领域,以多个“率先”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相关研究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生长因子新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他深受团队影响,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高校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优秀的践行者——参与FGF国家一类新药的开发与产业转化,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牵头主持的糖尿病治疗创新药物FGF1改构体已完成临床前主要实验,预计今明两年申报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文。这是一个对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如肾病和心肌病具有突出治疗优势的原创新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健康频道 编辑:李荣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