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千万别乱吃,温州已有人中招!
在最近几场夏雨过后,大自然的馈赠——蘑菇在温州地区蓬勃生长,然而,这看似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危机。近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连接收了两起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导致严重中毒的病患,他们的经历再次警示我们:美丽外表下隐藏的毒蘑菇,不容小觑。

朱阿姨在菜场购买的毒蘑菇样本。
6月17日,一位72岁高龄的朱阿婆在午餐后突发神志不清被紧急送往医院。原来,阿婆在午餐时食用了在菜场自行购买的半斤野蘑菇,未成想这美丽的伞盖下隐藏着剧毒。经诊断,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残托鹅膏有环变型的毒蘑菇,其毒素可引发神经精神型中毒,导致中毒者生命垂危。
幸运的是,在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的全力救治下,通过连续血浆置换、药物解毒、器官功能监测和改善等系列措施,朱阿婆最终脱离险境,重获新生。她事后感慨万分,称自己是“劫后余生”。

曾同学在校园自行采摘的毒蘑菇样本。
无独有偶,仅仅两天后,来自洞头的14岁初中生曾同学因好奇尝试校园内的野生蘑菇,遭遇了相似的惊魂时刻。据回忆,他在操场采食3株蘑菇,之后就出现腹痛难忍类似急性胃肠道的症状,所幸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和护理,目前病情稳定,正在逐步恢复中。
这是近日出现的两例误服毒蘑菇导致的中毒患者。为什么食用毒蘑菇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呢?蘑菇中毒会出现什么症状?
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副主任(主持)吴斌强调,我国已知毒蘑菇超过400种,其中不乏致命种类。近期气候湿润,野生蘑菇生长旺盛,误食风险陡增。值得注意的是,毒蘑菇毒素耐高温,且其毒素难以通过常规烹饪手段破坏,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中毒者多是进食野生采摘蘑菇,症状通常始于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发展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对此,吴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外形相似,难以肉眼区分。记住一个简单辨别方法——菌盖扁半球形,菌柄有白色菌环,根部有球形菌托,形象点说就是‘戴帽、系裙、穿鞋’的蘑菇,可能是致命的鹅膏菌。”她强烈建议,为安全起见,市民应避免自行采摘和食用任何未经确认的野生蘑菇。
据悉,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作为急性中毒救治领域的领军者,学科带头人卢中秋教授正带领团队不断提升中毒救治水平,旨在为患者优化中毒急救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治愈率。
在此,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吃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拒绝冒险尝试,远离毒蘑菇的诱惑。一旦发生误食,应立即前往医院求助。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严重可致瘫痪!1个学校就发现76例
健康资讯06-25
-
头晕心慌多汗……“热”出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06-24
-
正在日本蔓延的“食人菌”感染症是什么
健康资讯06-24
-
“癌王”来得悄咪咪?那是没读懂胰腺的求救信号
健康资讯06-21
-
避免“老花”提前报到 应该怎么做?
健康资讯06-21
-
快速减肥有可能导致“臭氧脸”
健康资讯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