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让公筷公勺成为 温州餐桌文明新风尚

让公筷公勺成为 温州餐桌文明新风尚

温州新闻网—温州日报 2020-03-23 09:05:27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有哪些好处?关于公筷和公勺的推广使用,大家又有什么好的提议?

  本报记者庄越

  疫情之下,公筷公勺分餐,再次被提及,2月29日,市文明办、市妇联发出关于“使用公筷公勺,创建文明餐桌”的倡议,号召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养成科学健康的好习惯。

  倡议发出后,便引起了市民、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都认为,倡导文明的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饮食习惯,把好“入口”关很有必要。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有哪些好处?关于公筷和公勺的推广使用,大家又有什么好的提议?本期民生圆桌会请来市疾控中心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听听他们对于“公筷行动”进家庭的看法。

  使用“公筷”是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方式

  邵永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筷子在国人文化和情感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人喜欢围桌共食,相互夹菜的饮食习惯被认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筷来箸往间会让一些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有可乘之机。

  混用碗筷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如幽门螺旋杆菌。有数据表明,家庭共用公筷夹菜者比家庭不共用公筷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降低22%。此外,共用碗筷,还可能增加其他消化道传播疾病如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我认为,相较于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公筷公勺制是一种更加理想、更容易推广的就餐方式。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可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这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公筷公勺制的实施是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方式,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其实,使用公筷公勺并不会少了餐桌情谊,只不过多了一道工序而已。

  “公筷”体现城市大文明

  欧阳后增(市政协常委、市文明观察员)

  为防范“疫从口入”,近期关于传统“合餐制”“合食制”弊病的讨论也逐渐升温。公筷公勺的使用,也被频频提到。

  我认为,使用公筷公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用餐细节,但却体现出的一座城市的大文明。如何让公筷走进温州的千家万户,我建议在全市所有的酒店和餐饮场所均放置醒目的公筷推广牌,商家主动为用餐者提供公筷,此外公筷的颜色和大小,也应区别普通的筷子,这也避免了拿错的现象。

  其实,推广“公筷行动”,这既是文明,更是对每一个人健康的负责。现在,“分餐制”也许有点难,那就不妨先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上的“标配”。这样提醒、引导多了,相信会逐渐被大家接受。

  让“公筷”成为理想选择

  柯建华(全国人大代表)

  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也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

  我认为,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是餐桌文明养成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矮化。后疫情时代,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种基于健康考虑的举措。

  前不久,市文明办、市妇联向公众发出广泛倡议迈出了公筷行动的坚实一步。也许在公筷推广的路上,我们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合力推动,使用“公筷公勺”会成为大部分市民约定俗成的理性选择。

  “公筷”是高素质的就餐礼仪

  杨琼(市民代表)

  在很多人眼里,使用公筷公勺不仅是疏远和提防他人的一种表现,还很麻烦,其实主动使用公筷公勺是体谅与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我家刚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时,家人有些不解,但是向他们讲解了其中利害,大家也都接受了,如今吃饭时仍其乐融融,亲情在,更健康。

  希望疫情结束后,仍要将使用公筷公勺这种的健康进餐方式延续下去,这既是对易受感染群体老人与幼儿的照顾,也是对健康成年人的体贴,是教养与素质的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我们理应具备这种高素质的就餐礼仪。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健康频道 编辑:林夕榆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