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偏头痛不能只发作时镇痛“救急” 更需长期综合管理

偏头痛不能只发作时镇痛“救急” 更需长期综合管理

温州新闻网 2024-04-25 18:22:00

脑袋像要爆炸了,白天完全不能工作,晚上无法入睡。

不仅头很痛,而且还怕光、怕声、呕吐,太痛苦了……

以上都是偏头痛发作的真实写照。

偏头痛,位列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也是50岁以下人群首要致残原因,大多数患者长期饱受偏头痛的折磨,却是没有得到正确的诊疗。

“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头痛专业的医生很少,大量患者的诊疗需求远远没能得到满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介绍说,在2021年之前,全国专门看头痛的医生较少。在王永刚教授看来,尽快解决当前我国头痛专科医生队伍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培养一万名会看“偏头痛”的医生

“由于偏头痛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多种潜在病因,精准诊断偏头痛需要医生拥有扎实的神经内科临床经验和高超的鉴别诊断能力,所以提高对偏头痛这一疾病的关注度和规范化诊疗能力至关重要。”王永刚教授介绍说,针对上述挑战,202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在王拥军、崔丽英、蒲传强等主委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头痛协作组,鼓励更多的神经内科医生加入到头痛的规范化诊疗。此后又在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了头痛分会,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一级学会下专注于头痛诊疗领域的二级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推出了“头痛学苑——头痛规范化诊疗培训计划”,项目计划年内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次的专题培训。王永刚教授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万名具有头痛专业诊疗能力的医生”。

在温州站的培训项目中,国内多位头痛治疗领域权威专家就偏头痛的发作机制和研究进展、创新药物临床应用以及偏头痛的诊断及治疗指南等方向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和深入探讨。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参考中华医学会和国际原发性头痛指南的制订方法与标准,结合我国原发性头痛诊断治疗的国情,在2023年6月先后制订了《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紧张型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三个原发性头痛的权威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完整、全面、科学的指导意见。

偏头痛,切不可“头痛只医头”

“我国偏头痛患者群体在疾病认知方面知识明显匮乏,患者普遍缺乏正确认知,是目前偏头痛诊疗领域面对的另一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恺鸣教授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足够重视,大部分患者选择被动忍耐,处理不及时;另一方面采用不当的治疗方法,反而加重了偏头痛症状,使得偶发偏头痛慢性化。

“像咖啡、红酒、巧克力、奶酪等会诱发偏头痛。情绪压力波动、不规律作息、环境刺激(如光线、声音)、气候与气压变化、激素水平波动以及某些药物的作用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偏头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惠琴教授介绍说。

对于治疗用药,王永刚教授指出患者在治疗上的误区:过度依赖止痛药,却不知长期大量使用可能诱导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他认为,患者对于非特异性的急性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散利痛和曲普坦类等)过于依赖,忽视疾病长期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年口崩片剂型的CGRP受体拮抗剂获批上市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CGRP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阻断偏头痛发病相关的关键通路,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可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疼痛,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它的使用也为中国的医生和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长期综合管理偏头痛,要做好“头痛日记”

“通过细致记录头痛发作的时间、症状、可能诱因以及药物治疗情况,有助于患者与医生共同识别个人特有的触发因素,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对于偏头痛的长期管理非常关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痛专病门诊核心专家童秋玲副主任医师特别强调“头痛日记”的重要性。

“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偏头痛累及的人群是青壮年人群,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疾病会让很多人因病辍学、因病无法工作,限制他们往更优秀的方向去发展。” 刘恺鸣教授认为偏头痛患者更要规范治疗,做好疾病管理,避免持续受到疾病困扰,让个人从健康和生活两方面最大化获益。

“患者要重视全面的健康评估,调整生活习惯,强化心理调适,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并采取多元化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时要坚持长期跟踪随访,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应对共病的挑战。”童秋玲医生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健康频道 编辑:李荣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